为积极响应学校关于推进AI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工作部署,激发教师教学创新活力,国际学院精心筹备、全力组织,成功举办了首届“AI 赋能教师教学创新设计大赛”院级比赛。本次大赛秉持公平、公正、公开的原则,设置网络评审与现场汇报两大环节,全方位考察参赛教师的教学创新设计能力与AI技术应用水平。5月8日下午,国际学院在第九教学楼403课室成功举办了现场决赛暨观摩活动。国际学院副院长杨粤青、学院督导、教研室主任及部分教研室教师到场观摩学习。
杨粤青对到场的评委、学院督导、教研室主任及教师们表示诚挚欢迎与感谢,并简要介绍了大赛流程与相关细节。杨粤青表示,教师是推动学院教学发展的中坚力量,参赛教师积极参与活动,充分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,希望学院全体教师以此次赛事为契机,深入探索AI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,破解教学难题,让技术真正服务于教学实践和学生成长,为学院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
决赛现场,来自学院各教研室的9位参赛教师依次登台,通过10分钟的教学展示,生动呈现了AI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多元创新路径。赛场上,参赛教师们各展所长,充分运用了各类前沿技术手段,其中既包括DeepSeek、智谱清言等先进的大语言模型工具,也涵盖了智能数据分析工具、虚拟仿真实验平台、AI知识图谱构建系统以及AI助教智慧体等。他们巧妙地将这些技术融入教学设计中,系统地展示了AI学情诊断、AI驱动分层教学、生成式AI辅助情境化学习等一系列创新教学方案。教师们通过实际教学场景的模拟和案例分析,多方面呈现了AI技术在个性化学习、过程性评价、教学资源建设等多个维度的创新应用成果,为观摩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参考。
现场汇报环节结束后,比赛评委和嘉宾依次进行专业点评。评委团从AI辅助教学创新性、教学实效性、教学环节实施等多维度对参赛作品展开深入分析。杨粤青强调,在10分钟讲课展示的打分环节,重点在于考量AI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手段方面的创新情况。同时,她还就教学环节的完整性、AI应用亮点以及板书等细节方面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说明。学院教师蒙巧副教授和邓辉敏副教授指出,本次比赛充分展现了参赛教师在AI赋能教学方面的积极探索,尤其肯定了各参赛作品在解决实际教学问题中体现的创新价值。学院督导代表支玲教授在点评中强调,教师应当把握好技术应用的适度原则,既要避免为用而用的形式主义倾向,又要确保技术应用真正服务于教学目标。
本次AI赋能教师教学创新设计大赛的成功举办,为国际学院教师搭建了一个展示创新成果、交流实践经验的优质平台。评委专家的精准点评与建设性意见,更为后续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。国际学院将以本次赛事为新起点,持续完善“以赛促教、以赛促研”长效机制,鼓励更多教师投身教育数字化转型浪潮,让AI技术真正成为破解教学痛点、提升育人质量的强力引擎。
杨粤青副院长致辞
比赛现场
参赛教师展示风采(一)
参赛教师展示风采(二)
蒙巧副教授点评
合影留念